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澳洲紅花樹

澳洲現在是初夏,到處都有這些開得燦爛的 Royal Poinciana,這是我的鄰居門口的一株,像火一樣。
Royal Poinciana又名Flame Tree,學名是「鳳凰木」,香港也叫「影樹」,淺水灣道上也相見到的。

來個近鏡特寫:

紅花隨開隨落,看見這景象才真正了解古詩說「一地殘紅」的意思。在樹上燦爛如火,現在路上被人踐踏。

「落英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貓講話

被這兩隻貓笑死我!



更好笑的是有人為他們配上的對白:




大陸官式中文欣賞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馬儒沛副主任率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
(http://brisbane.chineseconsulate.org/chn/lgxx/t380162.htm)

11月5日至7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馬儒沛副主任率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看望昆州僑胞。駐布里斯班總領事任共平和昆州各界華僑華人前往機場迎接。馬儒沛副主任一行在昆州期間參加昆州華僑華人舉行的盛大歡迎宴會,與僑界代表舉行座談,拜訪當地僑領,參觀昆州華人創辦的企業和中文學校,與僑胞促膝談心,聽取他們對發展中澳關係和僑社建設的想法和意見。

昆 州華僑華人在楓林大酒樓舉行盛大歡迎宴會,熱烈歡迎中國國務院僑辦代表團,昆州各界僑胞300多人出席。任共平總領事致辭歡迎馬儒沛副主任率團訪昆,表示 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地位日益提高,此次國務院僑辦馬儒沛副主任率代表團專程看望和慰問昆州僑胞體現中國政府對昆州廣大僑胞的關心和對僑務工作的重視。馬儒沛副主任發表講話,對僑界熱情接待致以誠摯謝意。他盛讚昆州華僑華人對建設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推動中澳關係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的重要貢獻,希望廣大僑胞繼續在加強僑社團結、融入主流社會、“反獨促統”、參與昆州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加強中國與昆州友好關係、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他表示國僑辦將繼續關心和支持僑胞和華人社團的發展,提供各項服務。馬儒沛副主任的講話贏得在場僑胞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歡迎晚宴上表演精彩文藝節目,馬儒沛副主任和代表團全體成員上檯與僑胞合唱《龍的傳人》激發了僑胞期盼祖國統一和繁榮富強的共鳴,把晚會的愛國之情推向高潮。現場洋溢著歡樂、喜慶、和諧的氣氛。

馬儒沛副主任在與昆州華僑華人座談會時表示希望通過座談會了解僑情民意。與會代表暢所欲言,就“反獨促統”、華人社團建設、華文教育的發展、發展中澳關係、增進文化交流、為當地多元文化做貢獻等議題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與會僑界代表踴躍發言,現場氣氛十分熱烈。馬儒沛副主任表示重視昆州僑界的意見,將認真研究,及時反饋處理意見。

中國國務院僑辦代表團此行深入實際了解昆州僑情和社團發展情況,廣泛宣傳中國政府僑務政策,向昆州廣大台胞介紹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方針,廣交朋友,為僑胞、社團和華人企業的發展提出指導性建議,在昆州華僑華人中引起強烈反響。僑胞普遍認為這是今年僑界的盛事。中國國務院僑辦代表團看望昆州僑胞增進當地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感情,增信釋疑,凝聚僑心。僑胞感謝中國國務院僑辦對昆州華僑華人的關心與支持,決心繼續為推動中澳關係發展,促進中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感想

1. 「XX了」:中文的動詞一向是沒有如英文的「過去式」(Past Tense)的與僑界代表舉行座談,拜訪當地僑領,參觀昆州華人創辦的企業和中文學校的「了」字,一定要的嗎?與僑界代表舉行座談與」和「僑界代表舉行座談」在語意上是有一點差別的。如果英文的Held a meeting 說成 「舉行座談」,那麼 Has held a meeting的所謂 Present Participle Tense該怎樣說?

2. 「XX們」:中文的名詞也不是如英文的有Plural Form的。「贏得在場僑胞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的「 」字是不需要的。

中國官員演說的開頭的「女士們、先生們」(Ladies and Gentlemen),真刺耳,以往的中文是說「各位先生女士」的。

當然,更荒謬的還有在別的地方出現的觀「眾」們

3.「廣大XX」、廣泛XX」:逢民眾必「廣大」,逢讀者必「廣大」,逢宣傳必「廣泛」,是無意義的贅語

當初建議簡體字的人,有些說可以縮短廣大民眾的書寫時間、節省墨水云云,其實少說一些無意義的贅語,已經省卻不少的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舉棋不定

男女之間,能夠只做好朋友不做戀人嗎?「好朋友」和「戀人」的界線怎樣劃分?
這首「舉棋不定」的歌詞,就是圍繞這個主題,由台灣的國寶級歌手張清芳,和台灣兩人樂隊 「優客李林」的李驥合唱。
歌詞寫得很淺白,「說理」之清晰,更是少有的佳作。
舉棋不定 ( 曲︰曹俊鴻 詞︰姚謙)
好像站在霧裏看風景
兩人世界始終都看不清
有時說愛 頂尖聰明
有些時候卻不解風情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老人健忘的笑話 2

(中譯:Chris)

Couple in their nineties are both having problems remembering things. During a checkup, the doctor tells them that they're physically okay, but they might want to start writing things down to help them remember. 有對九十多歲的夫婦,都有健忘的毛病。醫生為他們作健康檢查後,說健康沒大問題,但他們或要開始把事情寫下來,以助記憶。

Later that night, while watching TV, the old man gets up from his chair. "Want anything while I'm in the kitchen?" he asks.當日晚上,兩人在看電視,男人從椅子上起來,說:「我現在到廚房去,要我拿點甚麼給你嗎?」

"Will you get me a bowl of ice cream ?"「拿杯雪糕給我好嗎?」
"Sure." 「好的。」
"Don't you think you should write it down so you can remember it?" she asks. 老太太說:「你要寫下來以免忘記的吧?」

"No, I can remember it." 「不要,我記得的。」


"Well, I'd like some strawberries on top, too. Maybe you
should write it down, so not to forget it?" 「是了,我還要在上面放幾粒楊梅......你還是寫下來吧,不然又忘了。」

He says, "I can remember that. You want a bowl of ice cream with strawberries." 他說:「我記得的啦,你要一杯雪糕,上面放幾粒楊梅嘛。」

"I'd also like whipped cream. I'm certain you'll forget that,
write it down?" she asks.她說:「我還要加點乳酪-----你還是寫寫吧。」
Irritated, he says, "I don't need to write it down, I can
remember it! Ice cream with strawberries and whipped cream - I got it, for goodness sake!" 男人生氣了:「我說不用寫就不用寫!
要一杯雪糕,上面放幾粒楊梅,加點乳酪----記得的啦,不要嘮嘮叨叨好不好!」

Then he toddles into the kitchen. After about 20 minutes, the old man returns from the kitchen and hands his wife a plate of bacon and eggs. She stares at the plate for a moment. 他一拐一拐地進了廚房,20分鐘之後,老人出來,遞了一碟火腿煎雙蛋給老婆。她瞪著碟子好一會。


"Where's my toast?" 「我的烘麵包呢?」

舉目無親

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是在親人堆裡長大的,姨媽姑姐、叔伯舅父,他們的子女就是我們的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現在的年輕人都嫌這些親戚關係麻煩,有時叫都不懂得怎樣叫。

不過不用怕啦,現在的父母很多都是只生一個!中國更是嚴格執行(聽說農村除外) 一孩政策,多生的要受罰。獨生子女這一代還不怎樣,獨生子女所生的下一代,完蛋啦----

全人類從來沒有過的事:一個國家裡面每個人除了自己的父母,沒有其他有血緣的親人,中國做到了。

試想,我們有那麼多的親人,都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有兄弟姊妹。

中國的下一代,將不會有姨媽姑姐、叔伯舅父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這些名詞,只可以在描述「舊社會」的小說和戲劇中看到。

我每想到這一點,心中就有一陣的悲涼。舊社會中的複雜親戚關係,時常會引起是是非非,但有各種的同輩親人,也是很有趣的,有時還因為血緣關係,大家有更多機會走在一起,不計較地互相幫助。

我出身寒微,父母都因戰爭沒機會讀書;在我的那個年代,進名校很不容易,我能受良好的教育,事業有成,扶搖直上,全靠最初有個讀名校的表哥照顧我,自動替我拿報名紙的。

每一個人都沒有親人的社會,我真是不堪想像的。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我的幼稚園教育

這個在生日會中切生日蛋糕的小朋友,是49年前的我,哈哈!

我的記憶力很棒,最早可以追溯到4歲的情景,還記得我考幼稚園時過程,厲害不?
時維1958年,香港還是很窮困的社會,一般打工仔月薪不過是200元左右,我父母因為戰亂失學,要做勞力工作,很注重子女的教育,不惜付出近30元一個月的高昂學費,送我到一家比較像樣的幼稚園去。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果然是老貓燒鬚

前文 會講流利中文的澳洲總理?介紹過問鼎澳洲總理的Kevin Rudd(陸克文)

以及老貓燒鬚批評「貪勝不知輸」的現任澳洲總理John Howard。

今日澳洲大選,Kevin Rudd 領導的工黨以大比數擊敗John Howard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粉碎其成為澳洲任期最長(連續五次)總理的美夢!

新聞報導http://www.abc.net.au/elections/federal/2007/

同時正如我在「老貓燒鬚」一文的預測,John Howard 貴為四屆總理,在自己的選區也選不出,被新晉的工黨議員(前澳洲ABC節目主持人) Maxine McKew擊敗。

John Howard 原本可以一早鞠躬退出,好好睇睇,名留青史,今次的雙重慘敗,可謂自取其辱,不值得可憐,也是世界政治史的奇聞!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流行全世界的日本歌Sukiyaki

這首歌你一定聽過。沒聽過?聽一次你會馬上喜歡和懂得哼幾句的。
就是用了Sukiyaki為歌名的日本歌 「上を向いて歩こう」(作曲:中村八大,作詞:永六輔)。全用日語唱出的歌曲能夠在登上美國流行榜首的,這是空前絕後的一首,時維1963年

下面是原唱者阪本九( Kyu Sakamoto) 的MTV。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炸魚薯條

「傳統澳洲食品」。

不是說笑吧?

澳 洲的土著在荒野中捉到甚麼就吃甚麼,不大講究烹製。基本上澳洲所有的文明食制都是外來的,現在滿街的KFC炸雞、麥當勞漢堡包、Pizza 店、意大利粉、中餐、泰國餐、越南餐、印度咖哩、馬來餐、阿拉伯烤羊肉,哪一樣是澳洲土產?英國人是來澳洲的先頭部隊,澳洲比較「傳統」的是英國式的鬆餅 (Muffin)、三文治、牛排、羊排吧。

呵呵,說漏了這一樣英國的「國寶」,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

澳洲沿海一帶海產很豐富,但澳洲人不會像我們把魚原條上碟。一些傳統的英國裔人士,還是認為把一條連頭帶尾的魚在餐桌上,是極為殘酷和很不文明的 景象,必須切成無不帶骨的魚柳(Fillet),啖啖肉,眼不見為乾淨。他們的製法簡單:乾燒(Grilled)或放在勁熱的沸油中炸(Deep Fried)到金黃色。魚肉下油鑊之前,要先黏滿炸枌,用意是吸乾其表面的水份和炸成一層既香又脆的「外殼」,把魚肉的汁液和味道包著;而炸粉如何混合製 成,也是有相當學問的。

西人很少吃飯,大多吃麵包和馬鈴薯,麵包有幾十種,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澳洲的「英裔」很多其實是愛爾蘭裔,更以馬鈴薯為主要食糧;歷史上愛爾蘭曾發生Potato Famine(馬鈴薯大失收),有很多餓死,因此大批移民來澳洲,都算誇張。

炸薯條在美國式快餐推廣之下,已經征服全世界。我認識一些澳洲華人父母,因為子女不吃米飯單愛吃薯條,完全沒他們的辦法。

魚柳已經是油炸,薯條又是油炸,長期地吃這些食物,到底健康與否,不用在下喋喋。伴碟那一小撮蔬菜沙律,根本起不了營養均衡的作用。

不過,誰能否認,炸魚薯條加可樂,熱配冷,死鹹配死甜,間中吃吃又真是頗過癮的。

上圖為典型的澳洲炸魚薯條,在大商場的餐廳叫來的,賣相不錯,份量十足,取價一般:澳幣$9.90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接Tag:20條問題

中了Stannum的Tag

規則:

-A -.被點到名字的要在自己的博客裏寫下自己的答案,然後去掉一個你最不喜歡的問題再加上一個你的問題,仍然組成20個問題,傳給其他8個人,列出其他 8個需要回答問題的人的名字,還要到這8個人的博客裏留言通知對方—-你被點名了,被點名者不得拒絕回答問題,完成遊戲的人將會永遠得到大家的祝福。

-B-.這8個人要在自己的博客裏註明是從哪裏接到的,並且再傳給其他8個人,讓遊戲繼續下去,不得回傳。被點到名字的人將會得到大家的祝福,並且所有美好的願望都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

1.小時候的理想是什麼?
做老師。

2.這輩子最快樂的是什麼事?
在舊貨店發現超低價的好東西。

3.你喜歡的顏色?
沒所謂,不過不喜歡紫和綠。

4.你有多久沒有傻笑了?
不太久。

5.你最想去哪個地方?為什麼?
日本的伊豆溫泉區。因為看了「伊豆舞孃」,感動到不得了。

6.最受不了自己哪個缺點?
缺點太多,都放棄改變了。

7.如果有不開心的事情,你會怎麼辦?
「炳」埋唔諗囉。

8.四季裡喜歡哪一季?
冬天。

9.五年內比較現實的目標是什麼?
換屋,搞一間大書房和影音室。

10.如果你得了絕症你會跟家人講嗎?
一定會,知道我快要死,
他們一定儘量順我的意思。 把握機會嘆番下,都咪話唔爽。

11.說出點你名的人的3個優點?
電腦勁、攝影靚、文章好。

12.孤獨是什麼?
無敵是最寂寞----所以我不是。

13.喜歡什麼類型的人?
做事認真,玩得盡興的人。

14.你對你的近況滿意嗎?有什麼需要改變
既來之則安之。

15.覺得自己會幾歲結婚、生孩子?
哈,今年是結婚29週年了。

16.去過最美的地方是哪裡?
以前的西湖。

17.你吃過最好吃的是什麼?
奶茶+新鮮出爐的蛋噠。

18.如果能讓你實現一個願望,會是什麼?
帶著今日的智慧,返老還童,回到60年代,不發達者幾稀矣!

19.喜歡怎樣的二人世界生活?
住在湖邊,大木屋、有壁爐、養很多貓狗。

20.如果被喜歡的人拒絕,怎麼辦?
「食蕉」囉!

不tag 人了,大家自由接吧。

老人健忘的笑話

(中譯:Chris)

An elderly couple had dinner at another couple's house, and after eating, the wives left the table and went into the kitchen. 有一對老人夫婦,到另一對夫婦的家吃飯。飯後,兩個女人離桌,進廚房去了。

The two gentlemen were talking, and one said, "Last night we went out to a new restaurant and it was really great. I would recommend it very highly." 男人閒聊,有人說:「昨天晚上我們上一家新開的館子,真不錯哩,我可以向您鄭重推薦。」

The other man said,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restaurant?" 另一人就問:「那餐館甚麼名字?」

The first man thought and thought and finally said, "What is the name of that flower you give to someone you love? You know... The one that's red and has thorns." 老人想了又想,最後說:「那種甚麼紅花,人們用來送給情人的.....就是嘛,枝上有刺那一種,叫甚麼名字?」

"Do you mean a rose?" 「您是說 " rose" 是吧?」

"Yes, that's the one," replied the man. He then turned towards the kitchen and yelled, 「可不是!」老人說,轉頭面向廚房高聲嚷道:

"Rose, what's the name of that restaurant we went to last night?" 「Rose!昨天晚上我們吃飯那家餐館叫甚麼名字?」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宗教皆是勸人為善」辯

我父母是傳統的中國老百姓,家中設祖先神位,門口設土地,早晚上香,不過只是聊備一格;不像有個伯娘,家中有祖先、土地之外,又拜灶君、關帝、包公、孫悟空;父母可以說是沒有宗教信仰,從不上廟參神、祈福、求簽,也不去洋教堂「聽道理」。

為了我幼時頑劣,父母送我進基督教學校,又叫我上主日學讀聖經,希望基督教可以把我管治得好一點。母親常說「甚麼宗教,都是是勸人為善的啦,難道有叫人殺人放火的嗎?一個人信甚麼教沒關係!」

這真是中國人宗教寬容性的優越表現,在外國一些地方,子女改信和家人不同的宗教,真是不得了的大事哇!社會有宗教寬容的傳統,便會少了很多宗教衝突甚至戰爭。

「宗教自由」固然是每一個社會都應該保障的基本人權,但在學理研究的層次來看,家母「甚麼宗教,都是是勸人為善」的說法,卻顯然並非實情。

「善」只是一個名目,當中的內容為何,卻是各師各法!叫人行善而其實是為惡的宗教,的確是有的

你看歷史上得勢的宗教如何逼害其他的宗教、不信和背叛它的人。

你看現在那些原教旨恐怖份子。

你看那些迷惑青年男女,叫他們奉獻自己給教主淫樂和出賣肉體的宗教。

你看那些教唆甚至強逼教徒集體自殺、一同升天的宗教!

當然有人會說:啊,這些都不是「正信的宗教」、是「邪教」,不能與「真正的宗教」等量齊觀的。

說「不正當」的宗教就不是「真正」的宗教,等於我們罵一個毆打父母的逆子簡直不是人」,只是情感的宣洩,但是把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混為一談,屬於邏輯上的錯誤

「宗教」其實是包含多個部分的:

1. 載於白紙黑字的典籍 (皆視之由「神」而來)

2. 宗教團體從典籍引申出來的神學理論 (有很重的人為成分)

3. 宗教團體訂立的制度和誡命 (雖由人設立,當然是諉之於「神」)

4. 宗教團體的科層架構 (很多時結合政權)

5. 大眾所見的宗教團體當權者的行為

6. 大眾所見的宗教信徒的行為

「甚麼宗教,都是是勸人為善」的評價,我相信不是所有宗教都能一一符合以上各點的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上班的樂趣

大學畢業之後,一直不間斷地上班31年,然後----退休。

70年代,大學生很吃香,我畢業試還未考,在4月便找到工作,還是面試一完老闆便馬上說聘請我,要我確實甚麼時候可以上工!

上班的好處,當然是月底有薪水可拿,這個人人都知道的。

比較吊詭的是,上班更大的好處是上班的人「可以下班」和「有假放」

朝九晚五又好,朝幾晚幾都好,工作了一天,臨到下午快要下班的時候,心情特別暢快。同樣的,工作了五天半,眼前就是週末,「不用工作」了,開心。還有工作了一年,計劃年假到甚麼地方旅行,也夠人興奮一陣子的。

生活費無憂,根本不用上班,天天都放假的人,就沒有這種周而復始的樂趣了哇!

有班可上,生活作息有規律,很多人都需要的。就算是上下班要擠公共交通,工作未必一定愉快,但是每天起床,今天要幹甚麼、見甚麼人、中午在哪裡吃飯,吃甚麼、跟誰吃,都大大概概知道,使人有踏實安定的感覺。習慣成自然,就算是平日對工作怨聲載道,一旦要離開,都難免有一絲絲的悵茫。

人總是要退下來,不能永遠工作,因為你需要工作,工作卻不一定需要你。老臣子職位高、薪水厚,工作能力卻一日不如一日,還不退就是「阻著地球轉」。

我在退休之前,早已計劃多時,做好心理調整,在最高峰的時候引退,給世界一個完美的印象;安排好之後的生活作息,同時講明一定不會再戰江湖,「獻世」於人前。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電眼歌姬小林幸子

小林幸子(Kobayashi Sachiko),1953年出生,十歲便獲得TBS 電視台歌唱比賽冠軍,次年由日本哥倫比亞公司出唱片,人稱「美空雲雀」(前文介紹過的)後繼有人,果然不負眾望,一直紅到現在!

小林幸子每年在日本紅白大賽中,與扮女人的男歌星美川憲一,以極其華麗誇張的服裝鬥靚,是萬眾觸目的的高潮。


她歌藝卓絕,表情豐富,身材高挑,皮膚欺霜賽雪,一雙美手宛如白。步入中年之後,魅力有增無減,尤其是她那放電的眼睛,真是攝魄勾魂!

不信?看這個:http://youtube.com/watch?v=qnaCiDnECEc

以下是小林幸子 1979年第一次參加紅白大賽唱「 酒」

小林幸子和美樹克彦合唱又一名曲「もしかして」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半山區)

我做香港政府的高級訓練主任,算是「高級公務員」,起薪點為總薪級表的第38點,1988年時近二萬元,另外有實報實銷、最高可達9000餘元的租屋津貼。這份工有一年試用期,試用期末的考核成積欠佳,得打回原形。我穩札穩打謹慎從事,不像有些同事,一考到起薪點第38點的職級便馬上賣樓,拿房屋津貼去租住大屋,務必到職位Confirmed了才考慮。

一年易過,無風無險。

70年代讀香港大學,一次偶然走到Old Halls(明原堂)外的「列提頓道」,但見一列60年代的七八層洋樓,街道綠葉成蔭,行人稀少,十分寧靜,心想有朝一日能住這裡多好!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筲箕灣)

當時中英就香港回歸問題談來談去,戴卓爾在人民大會堂樓梯上摔了一交,香港人的心也冷了一截,移民潮開始。有個朋友一年前買了一層全新的單位來結婚,現在要移民加拿大,問有沒有人想買樓。

他買入時是近三十萬,因為位於「環頭環尾」的西灣河區,接近筲箕灣舊區,所以價錢不高,現在開價三十餘萬,也很合理。與此同時,我轄下的觀塘工業區,「廣東省銀行」來開分,分行經理光臨政務處向我打個招呼,談話間我稍提到想買樓,翌日他便親自打電話來,懇請我找他們辦樓房貸款,二話不說便擔保可以做九成按揭!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黃飛鴻其人其事

「黃飛鴻」,這個在香港家傳戶曉的人物,經歷了幾十年的武俠文學和電影的渲染,早已變得烏煙瘴氣,以下筆者有一點考証,幫助讀者了解真相。

黃飛鴻是否真有其人?
黃飛鴻的確有其人,他生於1856年廣東佛山,死於1925年4月17日,經歷了晚清及民國初年的動亂歷史。
香港灣仔近堅拿道的地方,就有過一所「黃飛鴻健身院」。主持人是黃飛鴻的第四任太太莫桂蘭;莫師太嫁他時只是19歲的黃毛丫頭,他死後先在廣州再到香港設館教授洪家「鐵線拳」作養生之道,不教搏擊,到1982年才逝世,享年八十多歲。

話說李小龍

李小龍出生在1940年,在世不到33年,但影響極之深遠;他去世後的三十年間,有無數號稱研究他的武術和哲學的書籍出版;近年亙聯網蔚為文化主流,網上的李小龍迷網站更是不可勝數。醉心李小龍功夫的人有增無已,遍及地球上每個角落。

真正的李小龍電影和模傲他的作品的錄影帶,遠至南美、非洲小國都大行其道。現在的李小龍迷,很多是他逝世後才出生的,這樣的一顆巨星,實在是文化史上的奇人。

我和李小龍的淵源

一如七十年代眾多的青年,我也是先迷上李小龍電影的才上武館學功夫的。李小龍在香港拍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四齣電影,外加「死亡遊戲」的一小部份,前後不過三年,便奠定了他不世的歷史地位。 

李小龍打的是中國南派「詠春拳」,我當然決心投身學習這門派。我在1973年拜師,師傅是武林中稱為「講手王」的黃淳樑。黃師傅和李小龍都是在五十年代葉問宗師所收的最早一批弟子,所以算起來,李小龍是我的師叔。

少林寺武術

揚威世界的「中國功夫」,相傳是由少林寺僧人所創,流傳至今,分支成不同的門派。

少林寺有兩個,有河南登封縣的「北」少林寺,和福建莆田縣的「南」少林寺,亦即中國功夫之中「北派」和「南派」的發源地。

論歷史,當以北派為先。相傳北派是印度僧人「達摩」 所創。達摩為佛教禪宗一系,魏晉南北朝時來到中國,當時南朝是梁武帝當政;梁武帝篤信佛教(在杜牧詩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但已流於形式和繁文縟 節,與達摩的明心見性一派不同。梁武帝初時以上師之禮接待達摩,但兩人意見不合。梁武帝問達摩,朕建造那麼多寺院、佛像,有何功德?他心目中還以為達摩會 大大誇獎他,誰知達摩簡單的一句「並無功德」把他氣得半死。

霍元甲

2006年賀歲片之一,中港合作、于仁泰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公映以來十分賣座,使這個近代的武術大師再次家傳戶曉。

早在1971年,李小龍揚名立萬的電影「精武門」,由香港老導演羅維兼任編劇,把霍元甲在上海建立,不分武術派別地聘請不同的師傅教授學員的「精武體育 會」,寫成霍元甲自己一派的「精武門」,再憑空捏造一個弟子「陳真」給李小龍飾演。1973年李小龍逝世,1976年羅維再拍「新精武門」電影,捧出新人 成龍。後來跟風效尤的還有幾套電視劇,如亞洲電視的「陳真」、「大俠霍元甲」,後者的主題曲(「昏睡百年,國人夢已醒....」)今天的卡拉OK內仍有人 點唱。
李連杰最新一齣「霍元甲」,由於內容諸多失實,使霍元甲的後人站出來駁斥一番。我說得不好聽一點,這些年來的影視界,簡直把這個真實的武術家搞得烏煙瘴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荃灣)


我在香港政府的薪金按年遞增,由1977年的二千餘元加到1983年的七千餘元,表面上很豐阜,可是當年的我不懂得為自己打算,花錢很手鬆,要交租,買了車又換車,個個月都花清光;不像一些同輩朋友,一出社會做事便每個月死慳死抵,省下一千幾百元,以儘快買樓為目標,幾年下來已儲下幾萬元,夠錢做首期買一層「置富花園」或「太古城」了(當時的樓花僅十多萬一層)。

我愛面子,不願向父母商量借錢做首期,惟有繼續租樓住。各位年輕朋友,真是前車可鑑,我的例子要引以為戒啊。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西貢)

我在香港出生,油麻地區長大,一共住了39年,11歲之前住的是唐樓,見前文 舊式唐樓(上)舊式唐樓(下) 。中學和大學時期也是住油麻地,不過是有電梯的高層大廈。

學畢業兩年後結婚,離開父母,經營二人世界。開始隔幾年搬一次屋的生活,住過新界、香港東區、中區,最後搬回父母在油麻地的家準備移民。
我結婚後搬出去住,一心過自由自在、父母管不著的生活,真是心情興奮。於是刻意「有咁遠搬咁遠」,在西貢租樓住。

當時政府為了建造「萬宜水庫」,收了一些原居民的地,在西貢墟建了很多座六層高的樓房,按居民的土地大小賠償若干個單位,我的業主自住一層,其他的出租。

每層實用面積700平方尺,一廳四房,租金每月才700元 (那時是1978年)。樓底13尺,前後通風,房房有窗,十分涼爽。我們用一間睡房,一間書房,一間Hi Fi房,一間儲物房,井然有序,十分舒服。下樓走一分鐘便是海邊,時常還有牛隻在街上踱步,環境很不錯。

當時的西貢墟,絕對是鄉下地方,只有一個做半天生意的小街市、幾間店鋪,也可以買齊簡單的生活所需。假日有人來旅行,租艇出海游泳,所以也有幾間中式飯店,其中一間「東園」客家菜,鹽焗雞很有名;又因附近也有些西人住,所以有一家頗有情調的「蘇珊娜餐廳」,由一對濃裝艷抹的華人姊妹花經營,其西餐頗有水準。

住在西貢,平日絕少朋友來坐,週末卻常有訪客。朋友來探我,當作一天的旅行節目,日間游泳、打其八圈麻雀,甚至留宿一宵,好在房間多,不是問題。

住西貢,空氣清新,晚上睡得香甜,但講起上班的交通問題,就真是「一殼眼淚」!

我那時在何文田「愛民村」旁的房屋署總部上班(太太在佐頓區),我每天要乘巴士到彩虹村,轉乘13號巴士到旺角,然後乘小巴上愛民村。

初時跑西貢線的還是單層巴士,半小時一班,爬那斜坡很陡的西貢公路和清水灣道,車子慢如蝸牛。我們要早上5時起床,趕搭5時30分的巴士,6時許便到達彩虹村,趕上尚不擠滿的13號巴士,7時左右到達旺角,時間寬裕得可以上茶樓飲早茶,及時在9時上班。

假如我們睡晚了一點,要乘6時的巴士,由於西貢上車的乘客已多,有時上不了車要等6時半的一班,大件事矣!時間越晚塞車越厲害,到彩虹村時已是近8時,但見車站大排長龍,要等三四輛雙層大巴才上到車,9時之前決計到不了旺角,一定遲到!

你會問:「為甚麼不乘地鐵?」那時香港還未有哩!

如是者,天天花幾個鐘頭上班,下班就好一點;但是在週末或假日,如果我們上午出一下市區,到下午或傍晚回家時,又要與去西貢燒烤的年輕人在彩虹村共排長龍,等個多小時很平常。

住了一年多,西貢線改用雙層巴士,同時九龍線地鐵開通,免了彩虹到旺角那一程的苦況,我們才不需要每日5時起床。

這時我也再接再厲,路試合格考到駕駛執照,於是不假思索馬上買車,從此不用擠巴士。有時下了班和同事在愛民村「民天酒樓」打完雀局,已是晚上12時後,道路暢通,我試過飛車18分鐘便回到西貢了。

我在西貢一共住了五年,其間我亦由房屋署總部調職到觀塘警署。1983年,我搬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荃灣居住。(明日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延伸閱讀: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荃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筲箕灣)

在香港住過的地方(半山區)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澳洲環保遊行


星期日,坐在路旁的咖啡座,忽聞人聲鼎沸,自遠而近。

遊行示威居然有警車開路,也算是體現澳洲民主自由的優越性了。


再者,這個遊行示威還是「反政府」的哪!!!

是反對現在的澳洲政府執政的自由黨的環保意識不夠、反對興建核電廠。順便叫人在下兩星期(11月24日)的大選中不要投自由黨,改投綠黨和民主黨。趁自由黨聲望低沉之際,實行「趁佢病,囉佢命」。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如此傳教吾欲無言(下)

(續上文)

有 些信徒空有傳教的熱心,但本身對教義的認識也很薄弱,簡直是信口開河。我有個朋友被一名活躍的信徒拉去教會,朋友說:「聖經我也讀過,以前我讀過五年天主 教中學的......」那熱心信徒馬上說:「不不不!信天主教不能夠上天堂的......」嗚呼,這樣的硬銷傳教,實在是惹人反感幫倒忙!

一些信徒,在本地的中文報紙上發表文章,「分享」其信仰經驗,樂此不疲。表面上一篇篇的生活小品,收尾部分一定是歸納到基督教的道理。好像因附送週刊而特別暢銷的某報,其雜文版上的「專欄作家」,好幾個都是長期這樣。正所謂賣花讚花香,無可厚非,但這樣的嘮叨不休,讀者接不接受,真是見仁見智了。

另外一些信徒,可能讀過少許三四手的傳教資料,便寫文章大放厥詞,例如複述遠志明在其傳教片「神州」之中,早被學術界駁斥的說法,如中文的「船」字是「舟」加「八口」是挪亞一家八口,為聖經之紀載「挪亞方舟」的證明。

有些人不知道是孤陋寡聞,還是刻意造假;如本市有個牧師,在報上發表文章,重覆「達爾文晚年後悔提倡進化論、信了基督教」的謊言。另外有人寫文章,複述傳教士的謠言,說「大多數科學家」包括牛頓和愛因斯坦都信上帝,然後偷天換日地說科學家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

有些教徒每知道朋友的親友和長輩病重,便會蜂擁而上,噓寒問暖、致送補品水果、安排親友探病的交通接送,最終目的都是勸病人入教。須知道人在生死之間,意志最為軟弱,由「有殺錯、無放過」的心理驅使,縱使平日根本不信或半信半疑,也會稍有動搖,那時旁邊的信徒便會七嘴八舌、玉成其好事,儘快聯絡牧師來到,在床邊為病人洗禮,我認識的幾家人就有同樣經驗。雖說救人讓他享有永生之事急不容緩,對這樣的近乎刻意「乘虛而入」的傳教姿態,我甚有保留。

新移民之外,另一個傳教的主打對象是華人留學生,手法也是針對他們的孤獨無助。大學中的有些基督徒組織,有部署嚴密的「牧養」活動,由入教資歷比較深的同學,用「人盯人」戰術,由一個人認定幾個有機會勸他們入教的同學,長期跟進。新入教的同學,更被灌輸其「信與不信的人,原不相配,不能同負一軛」的訓示,勸他們切勿與非基督徒戀愛。我有個香港移民朋友的女兒,原本已經不願意找西人作男友,這幾年更接受了教會這種勸導,擇偶的範圍越來越窄,作為父母的難免擔心了。

唉,如此傳教手法,吾欲無言!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如此傳教吾欲無言(上)

宗教的功用在於解決人對宇宙、人生、順逆等等的不安和疑惑。人類歷史中,在不同的年代、地點和民族之中,產生了不同的宗教,可見有其客觀上的需要和市場。

相信了某個宗教的人,會覺得宗教對他們有用,甚至成為唯一的真理、人生的主要意義。他們覺得宗教可以解釋和指導一切,自然產生向別人宣揚的衝動。這種傳教衝動的程度,各種宗教有所不同,就算在同一個宗教之內,也會因為支派的不同而有區別。

例如美國的「福音派」,便是刻下特別積極傳教的教派,甚至可說是Agressive 。

現在的世界,除了那些極權或神權的國家,資訊傳播自由,人民遷徙很平常。人可以輕易接觸別的文化和宗教,以往得利於地理限制的「一教獨尊」的情況,逐漸消解了。

現在的文明社會,就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宗教Market Place,各個宗教和教會要共存,誰要壯大,必須和其他宗教和教會競爭,竭力增加信徒。

澳洲有些傳統的白人教會,信眾流失得厲害,據統計自稱是「基督徒」的澳洲人,只有十分之一上教堂。原有的教徒老的老、死的死,年輕的入教者不足,最後教堂關門大吉,要改建為住宅物業。

但是在近年才形成的華人社區之內,又是another story哪。

我住的布里斯本,華人公民的數目大約三四萬之間,加上中、港、台、星、馬來讀書的華人留學生,總數當在五萬之譜;但是以華人為本的基督教會,在這十餘年間成立了幾十個!

這 些「華人教會」,有些是以基督教的傳統宗派來分,如「浸信會」、「宣道會」,有些以信眾的原居地社群來成立,有些以聚會所用的語言為標榜,如英語、普通 話、廣東話、閩南話、客家話、越南話......最大的有幾百人,有自己一座教堂,最小的只有二三十人,在傳道人的家或借人的地方聚會,又是一間「教會」 了。

有些教會和教徒特別熱心向外人傳教,在法律保證宗教自由的地方如澳洲,當然是沒有問題。但是我目睹某些過度熱心的傳教手法,實在不敢恭維,現在寫出來讓大家看看:

新移民很多有「初到貴境」的失落和徬徨,希望儘快認識朋友,得到生活上的幫助。有些教會便是瞄著這個需要,搞聚會、旅行、英文班等等,講明歡迎非教徒新移民參加。

我同意教會主辦社會服務,源遠流長,香港以前就有美國教會要人聽完道理等派奶粉,無可厚非。誰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他們最終的目的在勸人入 教,我認為no problem,反正是願者上釣也。一些信徒見到有新人來,不久便會有計劃的「埋你身」,先是讓你坐順風車、接送你去辦手續、幫你解決Settle Down的問題、常常請你到他們的家作客,跟著便是苦勸你去參加其純宗教的活動:崇拜、團契、佈道會......如果久勸你也不為所動,當初對你的關懷便會明顯地減退!(明日續)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氣死人的中國版日本電影

西鶴一代女 是溝口健二在1952年的名作,改編自井原西鶴之古典小說「好色一代女」,同年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獎和入選日本電影旬報的十大,由溝口的御用女優田中絹代飾演這個一生坎坷、「苦過DD」的女主角。

我久聞此片大名,苦沒機會一看,最近在網上訂購DVD,等了三個星期,終於速遞運到。DVD 是中國版,同一公司「博穎」出品的日本電影DVD,如成瀨已喜男導演的「稻妻」、「飯」、「山之音」、「銀座化妝」,我都買過的。

一看,豈有此理!

我雖然讀過幾年日文,還夠不上可以完全聽懂電影對白的程度,尤其是這齣古裝電影,劇中人對話有一大堆像我們的「文言文」的敬語,不看中文字幕猶如鴨子聽雷。

這套中國版的日本電影的中文字幕,是我看過所有的同類DVD的最劣的!

生硬的中文,很是費解,用字很不恰當,如不用「神」而用「上帝」;很多對話的翻譯,明顯地和日文不符。最無稽的是女主角Oharu (「阿春」)不用漢字,音譯為「奧哈魯」,到底搞甚麼鬼?

Haru 是「春」字,是讀日本文的入門詞語;再看下去,東京的舊名「江戶」 (Edo)音譯為「艾度」,其他的名字都是一樣,看得人火起。中國的日語人才那麼多,能夠翻譯日語對白的大哥大姐,連這個也不懂?沒理由嘛......

納悶之餘,按按DVD的字幕選擇,居然是「中文」和「法文」任選。奇怪了,為甚麼中國製作的日本電影DVD,會無聊到加譯法文字幕

想一想,我明白了!中國公司一定是用一齣法國字幕版的「西鶴一代女」電影,找個通法文的人翻譯成中文字幕,製作這隻DVD

日文譯法文再譯中文,當然是面目全非,「原版」的法文字幕好不好、這位中文翻譯的法文造詣如何,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他連最基本的日本文化知識都欠奉,其中文更是九流的水平。

網友的電影中文介紹:http://tw.myblog.yahoo.com/peiyin_cam/article?mid=18&prev=-1&next=16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High & Low

中文的說法,一件物品是「昂貴」或「廉宜」;英文也即是Expensive 或 Cheap。

物品「昂貴」,它的價格「高」,英文是High Price

物品「廉宜」,它的價格「低」,英文是Low Price。

一般的口語,卻不是說得那麼精準,很多人都會說中文的「廉價」和「貴價」。澳洲電視上那些街坊式的廣告的英文,也是隨隨便便的說甚麼 "Cheap Price" ,但是另一方面,似乎目前還不大流行 " Expensive Price" 的說法的。

類似的問題,是溫度速度

夏天的天氣很「熱」(Hot Weather),溫度「高」(High Temperature),冬天的天氣很「冷」(Cold Weather),溫度「低」(Low Temperature)。我是不會說 Hot Temperature 和 Cold Temperature 的,因為不是好英文。

汽車走得「快」是"Fast",是「高」速(High Speed);走得「慢」是" Slow",是「低」速(Low Speed)。同樣地,Fast Speed 和 Slow Speed 的說法,可免則免吧。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老貓燒鬚

香港人爭取全民普選特首,皆因現在的產生方法:由中央委任的幾百個「精英」組成的選舉團才有資格投票,實在大過怪誕。

負責領導政府的政府元首,由全民投票選出是方法之一,不過現在西方國家,多數是由大選中取得執政權的政黨指派元首的。獲得「指」之前,當然要經過黨內的競爭、遊說、黨員投票,才可上位。

一般來說,是人民投票選代表自己選區的議員,然後就全國數議席,贏得議席較多的政黨可以上台執政,其提名的人便順理成章成為元首了。

11月24日舉行的澳洲大選,看來自1995年起執政4屆的自由黨/國家黨贏得第5屆的機會不大;細節如何,相信大家都未必有興趣知道,不贅。

我想講的是,在澳洲就算是總理,也先要當選為他代表的選區的「議員」,才有可能上位。當然囉,政黨會儘量把他放在十拿九穩的「鐵票區」,即是擁護該政黨的票數特多的選區出線啦。

假如問鼎元首寶座的人,居然連議員也選不到,豈不笑話?

年近古稀的現任澳洲總理John Howard已經做了12年,正是貪勝不知輸,任內不肯退下來讓其較年輕的副手、財政部長Peter Costello上位,其頑固與傲慢,以及過度親美的立場,使不少人民覺得反感。今次他一如既往在悉尼市Bennelong 選區參選,遭遇前所未有強力挑戰----前澳洲ABC電視台時事節目女主持 Maxine McKew 代表工黨出線。

最近民意調查,Maxine姐姐的支持不弱,有可能把他挑下馬。

假如現任的總理在自己的選區也敗陣不能出線,那就真是「老貓燒鬚」

John Howard在廿多年前在野時,曾發出不喜歡澳洲有太多亞洲移民的言論,當總理後又曾縱容種族歧視的反亞議員Pauline Hanson,後來雖然力求補鑊,華人社區對他有戒心,不會輕易忘記。

早兩屆的大選,澳洲華人曾想到一個怪招,華人蜂擁而上加入自由黨的Bennelong支部為黨員,人數壓倒原有的黨員,然後在黨內提名該選區的議員候選人時,自己推一個華人候選人出來使John Howard出不了線。政黨的個別選區「支部」人數不多,通常是小圈子活動,有些只不過有幾百黨員,Bennelong 有多少我不清楚,但華人施行人海戰術,一下子把他擠下來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計劃最後沒有付諸行動

不過我認為此舉不大恰當,因為就算成功,這樣用民族社區的力量來整蠱一個在很多澳洲主流還有相當叫座力現任總理,畢竟屬於旁門左道,會影響華人在澳洲大眾心中的形象。

為了競選,Maxine McKew 開了一個 網站,John Howard還學人寫Blog,呵呵!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話題

和不同的朋友在一起、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往往會有不同的熱門話題。

個 性使然,我最吃不消的是有些人一聚在一起的話題總離不開金錢:樓價、租金、股價、匯率、利率、期指、期權、炒賣甚麼最好,誰最近「發啦」、賺了多少,哪家 公司最近「好唔惦」......可以講一日都不停,不會轉換一下其他題目。這類話題是令我悶到嘔白泡,要馬上想辦法開溜的。

我 做過十幾年香港政府公務員,很多男同事日常的話題都是工作、誰調職到哪裡、哪個部門改組、誰升了級、誰「燉冬菇」、上司好不好......也是相當沉悶 的。要不然就是講跑馬,麻雀經;女同事就是談睇樓、買衣服手袋皮鞋、菲傭好不好、孩子問題之類。相對來說,講飲講食講明星,算是比較有趣的了。

一 般人的朋友,首先是求學時的同學,進入社會之後大多是工作關係認識的朋友,以前沒有互聯網,識朋友的途徑很有限制。我很高興自己有一些興趣,可以認識跨行 業的朋友,例如喜歡玩音響,同道一人便有白領一族、藍領工人、的士司機,大小老闆,大家可以天天放工後在Hi Fi店見面,共談音響,熟了之後,更會相約比試鬥機。

現在認識的一堆朋友,年記相若,逐漸形成的普遍話題是「健康」和「疾病」,到了這地步,想不認老也不成。

他 們談甚麼呢?甚麼食物有益、哪一種補藥正----甚麼魚油丸、蒜頭丸、蜂膠、花粉、靈芝、鈣片、Omega 3、Antioxidant、高纖食品.....還有是身體這裡酸痛、哪裡不自在,哪個醫生好、針灸有沒有用、那個物理治療師和按摩師功力夠、收費若干、 有醫療保險的要付墊底多少......可以連講幾個鐘頭也說不完的。

我認為人當然要注重健康,因為沒有了生命說甚麼也是多餘,但過份重視「生存」,勢必影響「生活」的樂趣!每逢有這些場合,我都很不耐煩大呵其欠,寧願他們講講明星的八卦新聞。

生活沒樂趣,長命也沒用。健康,不是講得多就一定有的,假如一天到晚以此為話題,一定會發覺自己有越來越多病!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三代Walk Don't Run

我們在60~70年代成長的人,聽流行曲之餘,還喜歡「夾band」(組樂隊) 。但是我們一班窮學生,儲錢買結他已經很吃力,根本沒財力真正拜師學藝,大多是誤打誤撞無師自通。我們不懂看樂譜,只是抄一些和弦的按法,憑耳朵聽唱片在結他上把solo部分「摸」出來(因為那時還沒有錄影可看),一般技術水平之低不在話下。

當時我們孤陋寡聞,還未聽過Django Reinhardt, Charlie Christian, Chet Atkins, Les Paul, Wes Montgomery, Charlie Byrd 這些高手,覺得世界上彈得最棒的結他手,不出英國的 The Shadows 和美國的The Ventures。Shadows 的Apache和VenturesWalk Don't Run更是我們必須攻下的曲子,是考驗結他技術的關口。

以下可以看看The Ventures在60年代演奏 Walk Don't Run的片段以下是The Ventures在80年代重新演奏 Walk Don't Run的片段,成員和使用的電結他都有一點不同了。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幾個常錯的英文發音

我這個網誌談英語的文章,閱覽率特別高,如 「香港人多讀錯的英文字」,顯然網友對這方面的興趣很濃。

今次再談談幾個香港人常讀錯的音:

Power, Flower, Mower......
這些字的第二音不是 wer,更不是廣東音的「華」,而是較為輕聲的 " er" 。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與新浪Blog隔絕30小時

10月30日清晨開始,與新浪Blog隔絕30小時!

我的習慣是前一晚把文章寫好,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把文章貼上Sina 的「子貓物語~~附庸風雅」網誌,由於澳洲比香港快兩個小時,所以大家看我的文章發表時間都是很早的。

30日上不到新浪。試來試去,用過Firefox又用Internet Explorer都不成,會不會是去年船隻勾斷海底光纖網絡癱瘓重演?

試試yahoo、google、一些外國和澳洲的網站,沒問題啊,惟有先把澳洲觀鯨遊」的文章貼上我在Blogspot的副博去,這邊人跡罕至,每日只有十個八個,沒有我在新浪的地盤每天多於1000的瀏覽率的。

新浪的優點是純粹中文的園地,網友比較集中;不像Blogspot,大是大了,甚麼語言都有,我的中文的網誌在那裡不過是滄海一粟,又沒有一個推薦文章和列出排名榜的首頁。

新浪博友來往頻密,大家很客氣,十分友善,真是融融洽洽,人間樂土。

網落沒癱瘓,好了,試其他香港的網站,「成報」、「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都上不到,「大公報」、「文匯報」又可以,奇怪。再試新浪www.sina.com.hk,可以了,喜出望外,但是從主頁點擊 Mysinablog和電郵信箱,又不行。

不能貼文和看不到大家的互動留言,很不自在,整天就是這樣,隔幾分鐘試一試,不下百多次。

過了一天,一宿無話,31日早上爬起來,馬上開電腦,唉,還是沒有,好在到了中午,終於通了,馬上貼文、覆博友的留言。

我從正職退下來後,現在可以說是「Full Time Blogger」,沒有新浪的30小時,好難熬啊!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西洋古典音樂欣賞講座

10月31日晚上,在我主持的「澳洲藝文雅集」中,開了一個西洋古典音樂欣賞講座由淺入深,儘量介紹不同的作曲家,包括西方作曲家和中國的土產,帶領有興趣的朋友進入古典音樂的美妙世界。

我特別選播容易接受的動聽樂曲,有一些是很多人耳熟能詳但不知道出處的旋律:

現代鋼琴
Satie:Gymnopedie 1
Stravinsky: Petrouschka
中國小調:三六

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孟得爾松
小提琴協奏曲
陳鋼/何占豪「梁山伯與祝英台」

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柴可夫斯基 #1
鋼琴協奏曲
冼星海「黃河協奏曲」

室內樂 (Chamber Music)
維瓦爾第 「四季」

弦樂合奏(Strings Music)
莫札特 小夜曲

管弦合奏
韓德爾 「水上音樂」
Rimsky-Korsakov「天方夜譚」

交響樂 (Symphony)
海頓「驚愕」
交響樂
莫札特#40 交響樂
馬勒#1 交響樂

藝術歌曲 (Lieder)
舒伯特 An Die Musik

清唱劇 (Cantata)
巴哈 #147

歌劇 (Opera)
華格納「女武神Die Walkure」
普契尼 「波希米亞人La Boheme」

合唱交響樂 (Choral Symphony)
貝多芬 第9交響樂

交響樂團配器介紹
普羅高菲耶夫 「彼得與狼」